前言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艰难卓绝、震惊世界的长征,为中国革命胜利前进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场惊心动魄的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行军条件之艰苦,敌我力量对比之悬殊,战斗之频繁,为人类战争史上所罕见。
每当提起长征,我们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些不畏枪林弹雨,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红军战士的身影;我们都会想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运筹帷幄、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在危急关头带领中国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走出困境的伟大领袖。究竟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为之坚持不懈,视死如归?为什么人民群众称红军是“天底下最好的军队”,是“仁义之师”,待他们胜似亲人,不惜为了保护他们而流血牺牲?为什么长征在过去的80年间,不断被人们研究、怀念,吸引了无数人重走长征路,体味长征的艰辛,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凝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发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和美术作品的优势,发挥我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反映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使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我馆举办了这个“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展览共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战争史诗”“军民情谊”“艰难岁月”“长征记录”“丰碑永存”“长征画卷”。展览围绕“长征精神”所体现的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紧密团结、艰苦奋斗、患难与共、坚守理想和信念等内容,用战斗的武器、布告、漫画、地图、歌曲诗篇、学习课本、烈士手稿、红军家信等多种类型的文物以及馆藏美术作品近300件,从多角度全方位展现红军指战员长征中的战斗、生活、学习和互助的场景。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两个月,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参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今天,我们研究长征,我们纪念长征,我们宣传长征精神,就是要让一代代共产党人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从长征精神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期领导全中国人民为中华崛起而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国梦这个光辉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