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delInfo.title}}】

{{modelInfo.where}} {{modelInfo.time}}

{{modelInfo.param}}

{{a}}

top

南6展厅

2018/11/27 - 2019/2/14

主办单位:

票价:30元
【票务信息】买一张票即可参观本展览和“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

前言

平山郁夫先生(1930—2009)是日本当代大师级画家,以佛教题材绘画在日本画坛独树一帜。平山先生长期致力于协助敦煌文物的保护,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由平山郁夫先生创办,主要收藏其历年收集并捐赠的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相关文物。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展出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200件(套)藏品和1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这些藏品中的绝大多数,在时间上,上起公元前2000年,下至公元8世纪。

展览按照展品所属地域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伟大的海”——文明交汇的地中海、“四方之王”——两河流域与伊朗地区、宙斯•佛陀——文明交融的中亚与印度、东土惊鸿——丝路东端的景象。

展览单元

第一部分:“伟大的海”——文明交汇的地中海

地中海(Mediterranean)在英语-日耳曼语中是“陆地之间”的意思。早在古代世界,地中海便以“我们的海”、“白海”、“伟大的海”、“中部之海”以及“伟大的绿色”等名称,流行于沿岸各文明之间。被亚、欧、非三大洲环绕的这片半封闭的海洋,孕育了三大洲中几个最早的文明,并成为文明交汇的通道和舞台。在地中海核心区域,希腊与罗马文明的遗产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西亚、北非文明的影响。

【牛头形红彩陶酒壶】

南意大利 公元前4世纪

高20厘米

酒壶是一头黑色公牛的头部的形状。外层的涂料含有较多的铁,所以散发出金属的光泽。酒壶上面采用红绘技法(古代希腊陶器的传统绘制工艺),描绘了希腊神话中著名的一幕:变身为天鹅的宙斯正在诱惑绝世美女丽达的场景。

公牛崇拜发源于地中海东部、两河流域,经安纳托利亚半岛至克里特岛,在希腊文明的前身米诺斯文化中十分盛行。希腊神话中著名的米诺陶乐斯就是克里特岛上的牛头怪物。希腊的殖民运动将公牛崇拜带到了意大利。

【详情】
  • 【 {{a.title}} 】

第二部分:“四方之王”——两河流域与伊朗地区

古代的两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从阿卡德王国统一两河,到巴比伦帝国,两河文明影响所及从爱琴海、埃及到东部的伊朗高原。在前者文明的浸润下,波斯帝国在公元前6世纪崛起。阿契美尼德王朝打造了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不仅承袭了“巴比伦之王”的称号,而且自称“四方之王”。公元三世纪崛起的萨珊王朝,延续了波斯文明的辉煌,同时深刻影响了遥远的东方。

  • 【 狮子装饰杯 】

    伊朗 公元前7—前6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

    高31厘米、径18.3厘米

    在青铜制的深杯外侧装饰有加工过的银板。银板上端有石榴果实的连续花纹以及狮子头像,底部一周刻有狮子。狮子是亚述、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常见的纹饰,后也成为波斯的装饰主题。

    【详情】
  • 【 牛形陶器 】

    伊朗西北部 公元前1200—前800年左右

    高28厘米

    从伊朗的西北部里海南岸、吉兰省(马鲁里科)的王侯同葬墓中发掘出大量的陶器与金属器具,多采用各种动物形状。瘤牛在古代的西亚、印度、非洲等地区被视为家畜来饲养繁育,而以公牛崇拜为核心的宗教则发源于西亚,并向四周传播。牛形陶器四肢粗短、突出背部的瘤峰(脂肪囤积块),脸部即为注水口,可注入葡萄酒等。据推测是当时仪式上使用过的器具。

    【详情】
  • 【 天马形来通杯银 】

    伊朗 公元前4世纪左右阿契美尼德王朝

    高27厘米

    从伊朗的西北部里海南岸、吉兰省(马鲁里科)的王侯同葬墓中发掘出大量的陶器与金属器具,多采用各种动物形状。瘤牛在古代的西亚、印度、非洲等地区被视为家畜来饲养繁育,而以公牛崇拜为核心的宗教则发源于西亚,并向四周传播。牛形陶器四肢粗短、突出背部的瘤峰(脂肪囤积块),脸部即为注水口,可注入葡萄酒等。据推测是当时仪式上使用过的器具。

    【详情】
  • 【 {{a.title}} 】

第三部分:宙斯•佛陀——文明交融的中亚与印度

中亚地区,西起阿富汗,东到蒙古国,南至印度北部,是亚洲腹地。这里不仅有古文明的发源地,而且是古代路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在历史上,这一地区不断与东西各方向频繁的进行文化和物质交换。较早时期,中亚受到两河文明以及波斯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之后,中亚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的犍陀罗文化就是希腊文明与印度本土佛教文明融汇结合的产物。

  • 【弥勒菩萨交脚坐像】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高62厘米、宽36.5厘米

    石质,为弥勒菩萨交脚坐像,发型装饰明显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左手似持有净水瓶。胸部肌肉坚实,雕刻刚柔并举。

    【详情】
  • 【佛传浮雕】

    犍陀罗 公元1-3世纪

    高15厘米、宽34厘米

    方形体的内侧有着矩形的贯穿型镂空,被认为是佛塔底座上放置舍利容器的地方。四面绘制着佛传图,包括佛陀诞生——悉达多太子在蓝毗尼的无忧树下从摩耶夫人的右腋出生;出城(夜半逾城)——悉达多太子为了求佛法半夜骑马离开城市;跏趺坐结无畏印的佛陀礼拜帝释天;成道——天人们在礼拜佛陀;初次说法(初转法轮)——剃度的比丘们迎接佛陀于鹿野苑说法。柱子后的法轮代表着佛陀的教谕。

    【详情】
  • 【 {{a.title}} 】

第四部分:东土惊鸿——丝路东端的景象

敦煌是丝绸之路东段的重镇,也是西来货物和文化进入中国腹地的重要节点。平山郁夫先生自20是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数次进入敦煌访古,并留下大量绘画作品。这些画作,展现了敦煌艺术的灿烂、多元文化的并存,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 【{{a.title}} 】

    {{a.time}}

    {{a.param}}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鸣谢单位: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 全日本空输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黄山美术社

© 2003-2018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