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深圳博物馆 第一专题展厅

展期:2019/1/18 - 3/31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深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深圳博物馆

前言

青铜器,古时称金或吉金,是重要的文物研究门类之一。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学者对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综观来说,不外乎五个关键字:形、花、铭、工、皮。以单字称名研究分类,颇有以往古器物学的意味。若以科学考古学视角来看,则分别对应造型艺术、装饰纹样、铭文书法、冶铸工艺、腐蚀机理五大研究角度。

本次展览以此五门为纲,力图向观众宏观展示这一专题门类的探索视角和科研成就。形、花、铭,即造型艺术、装饰纹样、铭文书法这三门考古传统,在漫长的青铜器研究史上成就显著,是窥见青铜时代社会风貌的常规门径。工与皮,即冶铸工艺、腐蚀机理这两门自然科学,在本次展览中被等量齐观地引作解读手段,意在揭示青铜器由诞生至今日的生命历程。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孟子·尽心章句上》),观物亦如此。青铜器的发展史不同于朝代史,有其自身规律,故应把握其发展的几度波折。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春秋晚期是铁器时代的初期,但新的生产力时代到来并未导致青铜工业立即衰退,反而因生产技术普遍提高,促使青铜器冶铸再度绽放,因此战国时期乃至两汉时期,仍可见青铜器的辉煌。宏观来看,青铜器的发展史大约可划分四个时期:

育成期(夏代至商代中期,公元前21世纪——前13世纪)

鼎盛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转变期(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11世纪末——前7世纪上半叶)

更新期(春秋中期至两汉时期,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3世纪初)

展览以此四期对展品进行宏观断代,意在引导观众不拘泥于朝代史,而着眼于青铜器自身的发展脉络。

【{{ list0[0].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第一单元 形——造型艺术

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因功能决定器物的外形。以功能而论,青铜器可划分为食器、酒器、水器、量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几大类,各类下又缀以数个至十数个品种,可谓蔚然大观。由此来看,若企望全面展示青铜器的类型,又兼顾时空变迁形成的各种亚型,势必需要庞大的样本作为支撑。 本单元不拟赘述青铜器的造型分类,而甄选若干形态风格精绝于时代者,旨在展示青铜器发展几个时期中独领风骚的艺术珍品。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 title }}

{{ entitle }}

第二单元 花——装饰纹样

装饰纹样是时代精神的投影,与造型艺术一样,它透析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意识形态。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史漫长,装饰纹样十分丰富,总体上来看,主要包括几类:

龙纹、凤纹一类想象中的瑞兽纹样 鱼纹、虎纹一类现实中的动物纹样

竹编纹、花形纹一类贴近生活的植物纹样

雷纹、云纹一类高度重复的几何纹样

窃曲纹、重环纹一类从其他纹样中解构和重构的艺术纹样

虎食人纹、攻战纹一类带有情境的叙事纹样

本单元择选的青铜器,轻造型而重装饰,意在反映具有典型时代风貌的装饰纹样,并解读纹样的思想内涵。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第三单元 铭——铭文书法

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有深远的历史背景,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构成。一方面,青铜器铭文因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而显得极为珍贵;另一方面,铭文是当时语言的载体,保存了大量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资料,故十分重要。由于我国的学术界素来保有重视典籍的优良传统,经过对铭文长期的研究,已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铭辞学。更值得一提的是,青铜器铭文也是书法的载体,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立足呈现青铜器铭文的发展脉络,包括铭文内容和书法艺术两个方面。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第四单元 工——冶铸工艺

单就研究起源而论,青铜器研究中保存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冶铸工艺一门。大约成文于春秋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一篇,记录了当时钟鼎、斧斤等不同门类的合金成分配置。但其铜、锡配置比例工整,对时令的温湿差异也缺乏详尽考量,尚难从科学角度让人信服。加之现今考古所得青铜器入土千年,腐蚀程度各不相同,也难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准确还原当时的合金比例。

与合金成分研究所遇的客观窘境不同,范铸工艺研究是近些年依托自然科学对青铜器研究的重要视角,并因铸铜作坊及其中大量模、范等遗物的考古发现而成就显著。通过陶模、陶范及丰富的青铜器遗珍,目前大体廓清了青铜器范铸工艺几次重要的技术演进。这几次冶铸工艺的革新,与形、花、铭这三门艺术的变革密切相关,也符合“艺术发展高度依托于科技发展高度”这一客观规律。这也是本次展览立意构成此单元的主要目的,即通过冶铸工艺解读青铜器艺术,使造型、纹样、铭文之美的释读不至虚无缥缈。

此外,青铜器的装饰工艺也是冶铸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装饰工艺应用,为一些造型艺术、装饰纹样、铭文书法平实的青铜器画龙点睛,使其跃为独绝于时代的艺术珍品。本单元也从各类装饰工艺的角度展示一些青铜器艺术品中的翘楚。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第五单元皮——腐蚀机理

长久以来,青铜器腐蚀机理的研究成果被用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但若从解读青铜器内涵的视角来看,如果说通过冶铸工艺的研究可以窥见青铜器的诞生过程,那么腐蚀机理的研究则能够揭示其诞生后的生命历程。青铜器被铸成后,或作为陪葬器入土埋藏;或作为庙堂礼器、生活用器进行陈设,历经人事变故,终又埋入地府。因埋藏环境各不相同,历经千年重见天日,这些原本成分相近的青铜器却显现出不尽相同的表象。究其根本,腐蚀机理的多样性导致了表面锈蚀的差异。

以研究角度来说,腐蚀机理涉及的范围广博、成因复杂。若试图从展览的角度揭示这一学科的成就,有很大的难度。本单元的解读视角,则更多立足于腐蚀表象,通过一些斑驳陆离的样品,打破“青铜器因呈现青灰色而得名”这一常规误解,解读它们各不相同的生命途程。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