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意大利同为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犹如东西方并肩而立的巨人,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汉代,中国人将罗马称为“大秦”,罗马人将中国称为“赛里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联结起长安与罗马,畅通了两大文明古国的经贸与文化往来。
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既是中意共有的文化资源禀赋,也促使两国共同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两国是拥有最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的国家,意大利第一,中国第二;两国也都是备受文物流失之苦的国家,双方长期合作,打击文物走私、遏制非法贸易、追索流失文物、推进国际立法,共同推动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秩序。
2019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中意双方代表在罗马交换了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的返还证书,共同树立了通过合作追索返还流失文物的新范例。“一带一路”合作伊始,中国人民就感受到了来自意大利的美好情谊,两大文明古国为传统友谊续写了崭新华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意两个文化遗产大国携手同行,将以更多的实际行动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大潮。
文物回家,民心所盼;以心相交,成其久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举办此次展览,系统展示安返故乡的精美文物,回顾两国共同促成文物回归的12年历程,展望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前景,期冀中意两国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海纳百川,生生不息,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意大利是欧洲文明古国,曾孕育出灿烂的古罗马文明,诞生了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两国友谊扎根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之中,中国出土了与古罗马有关的玻璃器、鎏金银盘、金币等文物,意大利也出土了两千多年前来自东方的丝织物。两大文明交相辉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中国世界遗产共有53项,其中文化遗产36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自然遗产13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位居第二位。
意大利世界遗产共有54项,其中文化遗产49项、自然遗产5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位居第一位。
文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既承载着本国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仰,也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脉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与协调下,各国日益认识到理解文物的价值必须结合其起源、历史和传统背景,认识到尊重本国及其他所有国家的文化遗产是维护传承人类文明的道义责任,促使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长期以来,中意两国政府通过在法律制度建设、专业队伍培养、国际执法合作等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促成大量珍贵文物回归故乡,已成为国际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主要力量与躬先表率。此次意大利向中国返还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时间跨度长、分布地域广、器物种类多,保存状况较为完好,为研究中国历史相关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精神文化面貌、文明发展进程等提供了实物见证。此次返还是 中意两国根据国际公约和两国政府间打击和预防文物非法贩运双边协定开展的首次成功实务合作,不仅是两国文化遗产合作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为国际合作开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贡献新的典型范例。
2007年,意大利蒙扎地区保护文化遗产宪兵队(Tutela Patrimano Culturale Nucleo di Monza)在巡查当地文物市场时,发现大量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次年向中国驻意大利使馆通报其作出的暂扣决定。中国国家文物局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启动文物进出境记录核查、组织开展文物鉴定研究,认定这批文物艺术品大部分为中国出土文物,其所有权属于中国,且均未获得合法出境许可,因此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向意方正式提出文物返还要求,同时提供了详细的文物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
之后,案件进入长达十年、复杂曲折的司法审判过程。2014年,意大利米兰法院通过刑事审判,确认中国政府对该批文物艺术品的所有权,后因持有人上诉,文物返还程序中止,案件转入民事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根据意方司法审判程序的变化,会同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积极配合意大利司法部门继续开展诉讼活动。
2018年11月,米兰法院做出将796件文物艺术品返还中国的最终判决,中意两国文化遗产主管部门随即启动返还文物的确认接收工作。
2019年3月23日,在习近平主席、孔特总理的见证下,中意两国代表在罗马交换了796件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4月10日,这批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抵达北京,重回祖国怀抱。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中国和意大利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0年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1995年公约”)缔约国,是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秩序的坚定支持者和有力践行者,两国在国际公约框架下,进一步签署有关双边协议与谅解备忘录,建立完善的信息通报机制,为合作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和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奠定了坚实基础。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多年来,意大利着力加强国内法律与制度建设,积极参与跨国执法行动,在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和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方面取得突出成就。1969年,意大利政府成立保护文化遗产宪兵司令部,50年来,共缴获110万件考古发掘物、75万件文化财产和30万件伪造文物,成功追回大量流失美国、德国、荷兰等国的意大利文物,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数据库——“莱昂纳多·达芬奇被盗文物数据库”。
意大利积极参与跨国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重点打击欧盟境内和针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文物犯罪,派遣援助团队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区开展抢救工作,保护当地文化遗产免遭战乱破坏和盗窃盗掘。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建立文物进出境审核监管制度的国家之一,早在1950年就设置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实施严格的文物出境许可,有效遏制了自清末以降中国文物严重流失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文物保护立法不断完善,执法日臻严格,在保护文物安全,打击文物犯罪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通过执法合作、外交斡旋、司法诉讼、谈判协商等多种方式,成功从英国、美国、法国、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追回5000余件中国流失文物。其中,圆明园流失鼠首兔首、青铜虎鎣等重要文物的追索返还实践,对历史上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国的难题进行了宝贵探索与创新。中国政府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重视,既表明对本国文化遗产负责任的态度,也展现捍卫国家尊严、民族精神和人民福祉的决心。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和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双边合作,先后与意大利、美国等21个国家签署了打击文物非法贩运、流失文物返还的双边协议,并在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执法协作、文物返还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合作成果。中国国家文物局于2018年发布“外国被盗文物数据库”,公布6900余件伊拉克、秘鲁等国被盗文物信息,防止外国被盗文物进境流通,为保护人类共有文化遗产作出中国应有的努力。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796件文物艺术品主要是源自我国甘肃、陕西、四川、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的出土与传世文物,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其中,丰富多样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精美多姿,为研究史前社会风貌提供直接的物质资料;数量众多的汉代陶器,造型古朴浑厚,是汉代辉煌灿烂文明的缩影;具有代表性的唐代骆驼俑、马俑、人物俑,承载着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信息。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作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两个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共同的使命职责,为两国开展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意两国搭建了更为宽广的国际合作平台,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签署了更多的合作文件。两个文化遗产大国决心加强对话协商、政策协调、执法协助,担当起互利共赢的责任,让文物对话的金色纽带愈加灿烂,让文化合作的友谊之树愈加成果丰硕,以文明互鉴之光回应时代之问,开辟发展新路,照亮人类未来。
秉持相关国际公约精神,进一步扩大中意双方在打击文物犯罪、促进文物返还方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采取预防性、强制性和补救性措施,相互提供对被盗或非法出境文物监控调查、信息通报、查扣返还等方面的协助,在防止文物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的国际事务中发出共同声音,为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秩序贡献力量和智慧。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组织中意两国博物馆加强文物展览交流,策划一批反映中意经贸交流、文化融合、共同发展进程和宣传和平、开放、包容精神的优秀展览,通过不同的文化视角,品鉴史前玉器、商周青铜、唐宋绘画、明清陶瓷等中国文物瑰宝,展示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欣赏意大利雄壮华美的历史古迹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的不朽杰作,展现波澜壮阔的古罗马文明,形成中意文化主题展览品牌,打造中意人文交流、世界文明对话的“金色名片”。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框架下,启动中意两国世界遗产地协同合作计划项目,就保护、推广和管理世界遗产的良好措施进行交流,促进两国人民对世界遗产地的了解,为世界遗产的跨国保护、管理、开发、利用探索新的范例,共同搭建智慧、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模式。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鼓励中意两国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中国在考古理论、技术装备、科技考古和意大利在文物保护技术、保护理念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两国文物保护、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交流传播。联合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合作,推进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提升,促进保护成果的转化利用,为文化遗产科学保护与管理提供智力支撑,树立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领域学术合作的典范。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建立中意两国文物、博物馆机构的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促进两国在文物保护理论技术的交流与探讨,带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广罗马修复中心和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合作建设模式,重点在石质文物、壁画、金属、陶瓷等领域加强考古实验室、科学分析实验室和文物修复室建设,共同构建协作分工明确、地域分布合理、专业布局科学的文物保护组织体系。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共和国文化遗产和活动部关于防止文物盗窃、盗掘、非法进出境、过境和走私以及促进文物返还的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共和国文化遗产和活动部关于中意两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之间开展缔结友好关系项目旨在推广、保护、了解、开发和利用世界遗产地的谅解备忘录》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与朗格罗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园景观协会旨在对中意两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进行推广、开发和共享缔结友好关系的协议》
《中国杭州市与意大利维罗纳市在各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名录的遗产地之间进行推广、开发和共享的友好关系协议》
-
{{ a.title }}
点击查看大图 ➜
“拥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这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共通之处。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我们要发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两大文明的友好交往,在历史的积淀中前行”。
昨天,中国、意大利各自缔造了灿烂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成就伟大。
今天,中国、意大利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致力合作共赢,美美与共。
两大文明古国之间的大规模文物返还,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让传统友谊生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品文物之美,鉴相知之谊,谋交流之道,促合作之路,共绘一幅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
- 央视联合国博共同推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2019-06-05
- 人民日报:意大利返还的中国流失文物展出 追索流失文物 探索全新范例2019-05-06
- 学习强国:万里归来 国博展出 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在国家博物馆启幕2019-05-01
- 新华社:意大利总理孔特参观“归来”展2019-04-28
- 北京青年报:意大利返还文物 国家博物馆将办专题展览2019-04-10
- 新闻联播:意大利返还796件套中国文物艺术品20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