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与外部世界连接的通路有两条,一条是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基础的陆路。一条是沿袭了宋代海外贸易路线的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国与世界前所未有的联系起来。
东亚地区的对外交往活动以高丽和日本为主。高丽作为元代的藩属国,两国的文化、经济交流空前密切,理学思想和大量的文献典籍在这一时期传入高丽地区。中日两国则由于忽必烈时期两次对日战争的缘故,始终没有建立官方往来,但围绕瓷器、香药、书籍等商品的民间贸易活动却从未停止。
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也与元朝建立了联系。今越南的安南和占城都与元发生过战争,最终入贡称臣。元贞二年,元成宗派遣使团前往诏谕真腊,即今天的柬埔寨地区,使团成员周达观根据见闻写下《真腊风土记》,为后世留下吴哥时期柬埔寨的丰富资料。
蒙古军三次西征后,中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纷纷被征服,大批伊斯兰教徒东迁入中国,其中包括贵族、工匠及平民,他们与已定居中国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构成了元朝疆域内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体。回回人在蒙古人中有较高的信任度,许多穆斯林在政府担任要职,从事运营资本的工作。此外,元代引进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也与回回人有直接关系。
与西方世界的交往在元代还不是一种普遍的行为,较有代表性的是马可波罗西行与景教的传播。《马可·波罗行记》不仅记录了元朝初年中国的社会风貌,更极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在忽必烈一统中国后,景教恢复传播,罗马教士赴中国传教的活动成为了中国与欧洲地区联系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