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文镜
铁器时代初期(公元前2世纪)
直径:15.6 cm
精文镜出土于全罗南道咸平草浦里。草浦里遗址有数座石墓,建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是朝鲜半岛石器时代初期遗迹。出土文物中有多件青铜器,都属于礼器,包括韩国式样的青铜剑以及三件精文镜。
图中所示精文镜在三面镜子中属于中等尺寸,直径为15.6厘米。镜子背面的两个钮可穿绳后悬挂。镜子上的纹饰可分为外、中、内三区。外区有许多小三角纹饰,内部被细线填充,三角形相互组合形成矩形。中区图案由同心线条构成,线条之间布满和外区类似的、由极细线条填充的三角纹饰。内区图案与中区相似,图案之间间隔1.2厘米。镜子上的图案可能是为了表现太阳的光芒。专家推测这一青铜镜是部落主祭人或首领随身携带的礼器,用于宗教仪式。镜子反射的阳光能加强主祭人或首领的神秘感。在宗教仪式中,镜子被视作最重要的礼器,能连接天地。
-
金冠
新罗王朝(公元5世纪)
国宝编号191
高27.5cm
金冠高27.5厘米,垂饰长13厘米至30.3厘米不等。这顶金冠具有典型的新罗王朝时期特点。金冠前部形似汉字“山”,两侧还有鹿角形装饰。三个“山”字形饰上垂挂着十六块品相极佳的曲玉,鹿角形装饰上有九块,头箍上有十一块,整个金冠共有77块玉。圆形金片呈对称分布,使得整个金冠熠熠生辉。垂饰从头箍上垂下,经粗环连接,左右各三条。最长的垂饰在最外侧,最短的在最内侧。垂饰的尾部缀有与头箍上相似的翠玉,外侧是树叶状的金片。头箍和垂饰应属于同一顶金冠。这一点之所以存疑,是因为出土时垂饰与金冠是分开的。这顶金冠是典型的新罗王朝王冠,比同类金冠更漂亮,缀有更多的珍贵玉石。
-
半跏思惟像
新罗,7世纪初
镀金青铜
国宝编号 83
1912年征集,duk 3312号
高93.5厘米,重112.2千克
造像为典型的思惟相:一腿架在在另一腿的膝上,手指抬起,托住面颊。这一姿势在佛造像中十分常见,源于年轻的印度太子悉达多·乔答摩思索人生本质时采用的姿态。
这座半跏思惟像(韩国国宝编号 83)高93.5厘米,是三国时代(公元前1世纪-公元668年)最高的半跏思惟像。造像的特色还在于被称为三山式宝冠或莲花冠的头冠,以及菩萨袒露的上半身佩戴的古拙高雅的璎珞。这座菩萨像因其和蔼的笑容和匀称的身材而备受称赞,成为宗教崇拜的绝佳对象。由新罗僧人创建的日本广隆寺中供奉着一尊由红松木雕刻而成的菩萨像,与这座造像极为相似。因此,这件艺术杰作也是韩国和日本早期佛造像交流的见证,是一尊重要的佛造像。
-
敬天寺十层石塔
原塔位于京畿道开丰郡敬天寺址
高丽王朝,忠穆王四年(1348年)
国宝编号 86
这座石塔和谐地融合了高丽传统风格与中国元代藏传佛教风格,十分精美。宝塔基座上的浮雕讲述了唐朝佛教僧人玄奘把佛教经典从印度带到中国的艰辛旅程。塔身一至四层雕刻有十六个佛教法会场景。1907年,这座宝塔被非法运至日本,1918年回归韩国。
-
白瓷铁画垂纽纹瓶
朝鲜时代,16世纪
高31.4厘米
国宝编号 1060
白瓷铁画垂纽纹瓶是展现朝鲜时代早期白瓷特有的坚固和曲线美的代表作。用铁画颜料勾画出的一条细带图案在束颈上缠绕后轻轻垂下,在末端卷成圆形。手法简洁,留白丰富,线条简单而流畅有力,展现出匠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节制的笔触结合留白与构图的设计使白瓷铁画垂纽文瓶超越工艺品而成为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细带线条流畅,在瓶身上勾勒出对角线,十分简约,令人印象深刻。瓶底部有用铁画颜料写的韩文。虽然不清楚这些韩文的意思,但由此可推断该瓶是韩文发明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