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彰显中国特色、弘扬民族精神的艺术瑰宝,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历史价值。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时代新章——首届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就是要打造发现、展示和收藏中国工艺美术领域优秀作品的展览品牌,记录工艺美术领域的最新成果。此次由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既是对这一展览品牌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对工艺美术表达话语体系的丰富与拓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工艺保护继承工作,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中药炮制及其他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正是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和艺术工作者积极投身传统工艺振兴事业,秉承匠心、关注当下,自觉将现代艺术语言与传统技艺结合起来,在材料、工艺、形式、内容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创作出大批兼具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的优秀作品。此次参展的近270件/套工艺美术作品,坚持“心手合一”的创作理念,关照栖居地环境和民族习俗等特质,融合新技法、新材料和新创意,既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又注重现代美学的艺术表达,系统深入地诠释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使古老的媒材和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美人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最新尝试和探索。
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收藏者和保护者,也是记录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向来关注支持中国工美事业发展,努力为工美行业搭建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衷心希望本次展览能够引导观众深刻感悟中华美学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同时进一步激发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多展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工艺美术事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全社会形成工艺匠心的文化热潮,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被重新审视,其作品创作呈现出“本源性”、“艺术性”和“设计性”交叉融合的发展特点。中国美术家协会以“大美术”视野,推出“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学术品牌活动,为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工艺美术家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承办。展览旨在展示当代工艺美术的新工艺、新技法、新材料、新创意,彰显手工“匠心匠理”,以及具有传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优秀创作成果,在展览面貌、学术含量、内涵价值等方面突出“工匠精神”、“美学价值”和“造物智慧”的技艺魅力。
在展览作品征集和评审工作中,组委会遵循八点原则和要求。一是与特定环境保持密切联系,较好地体现栖居地环境、习俗等特质;二是紧密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充分反映传承和改良在地手工艺的文化动力与精神;三是与在地经济发展、生活品质转换以及生活美学提升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契合度和发展潜力;四是倡导心手合一的创作,强调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手作的“匠心”与“匠魂”;五是蕴含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工艺特质;六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工匠精神;七是体现再造之美、重生之用;八是鼓励传统手工资源的艺术跨界整合与形态重塑。
工艺美术是“根部的文艺”、“接地气的艺术”,其创作必须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回馈社会。我们期望、鼓励并倡导全国工艺美术工作者,在思想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坚定的创作立场、创作原则和创作追求,坚持高质量的艺术标准,追求精品,创造经典;在行动上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田野;在创作上努力反映“中国工匠精神”,弘扬“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塑造“中国美学价值”。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中国全面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美术、艺术提出了新要求、寄予了新期待。此次展览的举办,一方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工艺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将推动工艺美术文化复兴,更好地发挥美育化人、激发创新、推动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21/08/25
2021/08/25
2021/08/25
2021/08/25
2021/08/24
2021/08/24
2021/08/24
2021/08/24
2021/08/24
2021/08/24
2021/08/24
2021/08/24
中国传统首饰具有选料绚丽贵重、结构精巧的特点,是权力和地位的体现,造型和纹样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现代首饰在主题、材质、工艺、设计理念、佩戴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突破,更加注重个性的宣扬和观点的传达。选料不再局限于贵金属和珠宝。审美偏好由具象、繁复转向抽象、简约,强调饰品与佩戴者的有机联系,捕捉生活中富有感染力的细节,在注重美感效果的同时,关照社会现实。首饰的使用人群也大大扩展,不再仅仅是彰显财富和身份的奢侈品,而日益成为佩戴者个性表达的重要载体。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是本次展览的显著特征。艺术家们自厚重历史中汲取灵感,以创新手法加以诠释,尝试用现代的语言与历史“对话”,在碰撞与交融中让古老的符码焕发新的内涵。
“传统与创新是两个问题,有时又是一个问题。没有创新,传统无法生存;没有传统,创新便失去了根基。”这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教育家庞薰琹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传统与创新》一文中所阐述的。新时代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不忘来路,守正创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勇于突破,锐意进取,中国工艺美术的参天巨木定能枝繁叶茂,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