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世纪左右,源自古印度的石窟艺术,翻越高山大漠,沿着商旅古道,经西域传入中国,先后于北朝和隋唐时期多次在中国北方形成造像高峰。唐末,北方石窟逐渐走向衰落,而在长江流域的川渝地区,雕刻家们却仍在挥锤凿石,以其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胸襟,再次书写了中国石窟史上的惊世杰作。
巴蜀山水相依,文化同源。川渝地区拥有全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石窟,其中,根植于巴蜀文化沃土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合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极工穷变,以其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承载了一个变迁时代独特的精神内涵,成为极具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1999年,大足石刻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就了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作为中国石窟艺术晚期的代表作,最早的石刻作品建于唐永徽年间(650—655年),经五代至南宋时期达到鼎盛。大足石刻大多循崖凿像、依岩建龛,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等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汇聚成一座天然石窟艺术陈列馆。北山是美神荟萃的石雕画廊,尤以无量寿经变、孔雀明王窟、转轮经藏窟等雕刻精美、独运匠心。宝顶山大佛湾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设计的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遍布连续性的雕刻和庞大的群像,场面极为恢宏。父母恩重经变相、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等石刻将普通生活场面融入石窟创作,画面极具世俗化、生活化特征,创新了中国石窟艺术的表现形式。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等石窟中有孔子、三清、释迦牟尼等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是中国石窟艺术极为少见的形式,表现出大足石刻兼收并蓄的风格。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大足石刻研究院收藏的81件(套)藏品,端庄典雅的观音、慈悲肃穆的佛陀、神态谦恭的供养人、形象逼真的醉酒人、花纹繁复的香炉等,雕琢精致、构图巧妙、题材多样,可谓是中国石刻艺术美学的巅峰之作。
大足石刻作为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历经千年岁月风霜,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了将灿烂的文化留传给后代,大足人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做出了不懈努力。通过传统工程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让大足石刻保留下最好的文物原状。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为大足石刻建立起监测预警平台。加强对石刻造像的数字化保存,借助科技与艺术的力量,让不可移动的大足石刻走入民众生活,赋予了世界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贺信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国家文化客厅,中国国家博物馆向来重视对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通过举办系列展览活动,系统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果,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突出呈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衷心希望本次展览能够引导大家深入了解大足石刻的独特魅力,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持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2021/09/18
大足石刻,这座珍贵的艺术宝藏,曾长期湮没于荒山野岭中。直至清嘉庆年间,著名考据学家、大足知县张澍寻幽探古、拭迹辨文,才筚路蓝缕,首开大足石刻研究之先河。其后百余年间,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科学考察,在大足石刻发现之旅的纪念册上,写下了梁思成、刘敦桢、杨家骆、马衡、顾颉刚、王朝闻、刘开渠、叶毓山等一批又一批在近现代中国学术界、文艺界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们不仅用双手拂去历史的尘埃,还用渊博的学识揭开了这座宝藏的神秘面纱。
时间 | 事件 | 配图(石窟、代表造像) |
---|---|---|
唐永徽年间(650-655年) | 开凿尖山子石窟,拉开了大足石刻造像的序幕。 | |
唐景福元年起(892年) | 开凿北山石窟,形成大足石刻第一次造像高潮。 | |
前蜀至后蜀期间(903—965年) | 开凿北山石窟总数的三分之一,掀起大足石刻第二次造像高潮。 | |
北宋元丰至南宋乾道年间(1078—1173年) | 开凿石篆山、南山、石门山石窟与北山多宝塔,掀起了大足石刻造像的第三次高潮。 | 石篆山石窟 石门山石窟 |
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年) | 开凿宝顶山石窟,形成大足石刻第四次造像高潮。 | |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 | 僧人玄极对宝顶山石窟进行大规模维修。 | |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 知县史彰与僧人性超对宝顶山石窟进行大规模维修。 |
从唐末开凿至今,大足石刻已走过了上千年。如何更好地保护大足石刻,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与重构,使其能释放出历久弥新的影响力,一直是当代文博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方向。文物工作者在探寻过去未受侵蚀的文物“原状”的同时,也在努力留存此刻的面貌,使之可以永远地流传。借助科技和艺术的创造力,不可移动的石刻离开崖壁,融入生活,走向世界与未来。
序号 | 名称 | 地点 | 时代 | 价值 | 列入世界遗产时间 |
---|---|---|---|---|---|
1 | 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 |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 |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6世纪 | 印度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 | 1983 |
2 | 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 |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 | 公元5世纪至12世纪 | 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三教”艺术的杰作 | 1983 |
3 | 埃勒凡塔石窟(Elephanta Caves) |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象岛 | 公元5世纪至6世纪 | 印度教石窟的杰出代表 | 1987 |
4 | 莫高窟(Mogao Caves) | 中国甘肃省敦煌市 | 始建于前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等时代。 |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 | 1987 |
5 | 大足石刻(DazuRock Carvings) | 中国重庆大足区 | 始建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两宋时达到鼎盛。 | 中国宋代时期石窟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 1999 |
6 | 龙门石窟(Longmen Grottoes ) | 中国河南省洛阳市 | 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达到高峰。 | 中国隋唐时期石窟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 2000 |
7 | 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 | 中国山西省大同市 | 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至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 | 中国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 2001 |
8 | 巴米扬石窟(Bamiyan Caves) | 阿富汗巴米扬省 | 公元5世纪至9世纪 | 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宗教发展的杰出代表 | 2003 |
9 | 克孜尔石窟(Kizil Cave-Temple Complex) |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 公元3世纪到9世纪 | 佛教东传西域后最早的石窟之一 | 2014 |
10 | 麦积山石窟(Maijishan Cave-Temple Complex ) | 中国甘肃省天水市 | 始凿于后秦,经北朝、隋、唐至宋历代续有雕凿。 | 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