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170年峥嵘岁月,凝悠悠千载中华魂
2009-11-0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夏青

  2009年10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711班党员同学来到国家博物馆,以另一种有意义的形式过组织生活:参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华诞之际,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天安门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国庆60周年的喜庆仿佛还未散去。北京的秋末凉风渐起,却有缕缕温暖的阳光透过轻风中舞动的树枝洒在大家的身上。面对眼前庄严宏伟的国家博物馆,心情平和快乐却又充满期待:在这座美丽建筑中的《复兴之路》陈列上将会看到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展览能想到什么?

  1841年. 鸦片. 战争——中国在弥漫的鸦片异香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走进博物馆,对比文物的排列位置,我惊叹于设计专家巧妙的布置。靠墙的一面摆放着英国工业革命的一台织袜机,织袜机上半截未织完的袜子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一百七十年前英国使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完成工业革命的日子。而对面却正摆放着一张代表清王朝皇权专制统治的皇帝宝座。当西方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时,封建社会的中国仍持续着闭关锁国的政策,在农业生产中自给自足。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开始用鸦片和武器敲开中国的大门,展台上那一套清朝时期人们吸食鸦片的器具,带给我们的是内心一片沉重的叹息。鸦片战争战败后,列强开始与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图片上英国和清朝政府的代表分坐在谈判桌两旁,可我们的心里很清楚:这种相差悬殊的地位,如何能有谈判桌上的正义与公平?
  1911年. 国民. 军阀——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的枪声中敲响清王朝的丧钟
  各个列强开始在中国设立租界,建立势力范围。中国虽有大好河山,统治者却失去了捍卫这土地的能力。“攘外必先安内”,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更加重了中国的危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各种先进的科学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陈列的各种刊物,拒降的宣传书册等,虽小而装订简陋,但我仿佛能想象到当时每一个手捧它们阅读的中国人心中是如何的迫切与焦急,多么希望能在自己的祖国陷于水深火热时,寻找出一条救国的真理!橱窗中陈列着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的头像,旁边是他在临刑前写下的一首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我在这首诗前停留,反复默念着这句诗,为他感到心酸与伤痛。若换作是我,处于当时的境地,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1934年. 内战. 夺权——中国共产党在长征的风雪中谱写智慧与神奇的乐章
  若不是看到电子展览图上红军长征路线起于整个中国版图最下方的江西瑞金,穿沿几乎半个中国的边界,最终到达陕西吴起镇,怎能相信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我们的红军队伍就是靠着双腿,布鞋,靠吃草根,吃树皮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任务,同时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无论是在外国人心中,还是在中国人民心中,都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是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智慧的结晶,是灵活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与作战能力的成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排云崖暖,大渡桥横铁水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站在播放着红军长征翻越雪山的电子立体屏幕前,看着屏幕上动态显现的毛主席的这首《长征》原文,听着配音人员深情的朗读,心中充满了敬佩与自豪。敬佩,是因为那些勇敢、不怕困难的战士们;自豪,是因为自己与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中国人。
  1949年. 独立. 新中国——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
  自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每年的10月1日开始成为中国人民的重要欢庆节日。鞍钢集团将生产出的第一截无缝钢管赠送给朱德元帅,并在上面写着:“赠给我们敬爱的朱总司令。”将生产的钢轨的一段赠给毛泽东主席。如今这两件礼物都陈列在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中。这对于刚起步的国家建设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礼物。想象那样艰难的年代,在回过头来看祖国如今四通八达的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能不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事实证明,中国在几代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带领下,相比于50年前,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1978年. 改革开放. 复兴——中国人民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等“两弹一勋”在新中国刚成立时便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突破重重阻力回国,放弃名利与享受的条件,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甘愿放弃一切,隐姓埋名,投身于荒凉的原野中研制原子弹与氢弹。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靠自己的智慧与合作自行研制出了两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其中仅仅间隔2年零8个月的时间。科学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邓小平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他是伟大的蓝图设计师。而现在,中国也正在以良好的形势发展着。

  参观整个《复兴之路》展览历时一个多小时,在这短暂的时间中,我们却通过一条包含了五个部分的清晰的时间之路走过了从1840年到2009年的170年。有很多细节我们远远不能像历史的时间长河一样深刻体会。但从那些沾有烈士鲜血的石块,从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复兴付出一切的伟人身上,我却看到了凝聚的悠悠千载中华魂。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得知这个消息在参观完《复兴之路》回到学校后,内心悲痛。因为上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时,见两弹一勋中的一些科学家照片下已标上卒年,知道很多年老的科学家已在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后离开了人世。当时见到钱老的照片下并未写上卒年,为中国还拥有这样一位在世的伟大科学家感到欣喜。未想回来后就得知这样令人悲伤的消息。钱老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包括所有其他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想到的为中国的复兴之路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都是学生党员要终身学习的榜样。想到他们,就能想到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我想这也是组织生活的意义所在吧。
  最后,以在离开国家博物馆时在留言册上写下的话结束:中国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发展到现在,实在不容易,是无数人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一个民族的进步,从封建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愿伟大祖国越来越好!
  也祝福钱老一路走好!


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