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一日,我们学院团总支组织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复兴之路》的参观活动。那日,气温骤降,但是,凛冽的寒风没有削弱我们的热情。早在开学之初,我就知道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策划这个大型项目,心向往之,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今日,终于得见,激动不已。
展览主要分为序厅、主体的五个部分和尾厅。按照引导员的指引,我们首先进入了序厅,一进大厅,我就被那面布满浮雕的墙体给吸引了:浮雕以行云流水为骨架,以祥云作符号,使画面形成大气磅礴之势,以此贯穿了古代文明与今日辉煌,各种标志性的成就在墙面上凸显,象征了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永续不断。上面既有古代的四大发明,亦有当代的神舟飞天。柔和的灯光下,土黄色的墙体泛着赤色,厚重感与成就感并存。
走过序厅,是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里,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反映世界资本主义最初发展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织袜机、表现清王朝皇权专制统治的皇帝宝座以及林则徐上书禁烟的奏折。令我驻足的是,模拟黄海海战的展台,它用灯光模拟火光,用录音模拟炮声,生动的再现了当年的惨烈情景。那隆隆炮声,夹杂着火光与呐喊,是人民对软弱清政府的不满的发泄,更是人民对一个新的时代的希求。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走进了另一个展厅,洁白的墙面上是鲜艳的红色大字: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里面又包括了三个单元: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和辛亥革命失败和新文化运动兴起,讲述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种种努力。在这里,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国家深沉的爱,这种爱超越了阶级,超越了时代。之后的展厅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和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几个展厅主题都比较沉重,我在参观的过程中心情也非常沉重,但是,当我走进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展厅”时,眼前却顿时明亮起来,心情也轻松起来了:整个展厅在布局上就少了先前灰暗的色调,光线明亮充足,特别是里面展示了一系列成就与辉煌,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我看到神舟五号的返回舱就那么真切的展示在我的面前,舱体燃烧过的痕迹依稀可见,我心中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还记得,十月一日,作为国庆群众游行的一份子的我,在升国旗高唱国歌时,眼眶湿润了。当时,我将自己失态的表现归咎为周围环境气氛使然,但此时,虽没有万人集结,彩旗飘扬,我的眼眶却也湿润了,那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我是感伤于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感动于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感怀于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
尾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幅巨大的油画,上面画的是五十六个民族载歌载舞,祝福祖国,背景是鲜艳的五星红旗,放飞的和平鸽。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参观时间只有短短的一百分钟,但是我却在一百分钟里看到了百年中国走过的足迹,就像室友说的,这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只是那些单薄的文字转换成了更富冲击力的实物,里面有泪水也有喜悦,有教训也有经验,有失望也有希望,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我们是建设祖国的接班人,是复兴之路上的开拓者,为此,我们更应把握大学时光,扎实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全方面的素质,因为——复兴,百年奋斗还看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