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壮伟画卷——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从军博到国博
2009-09-21 06:22:36 马英民 《中国博物馆》2009年第1期

  2007年10月,由中宣部等单位主办、国家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承办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在军博开幕。至今,在社会上已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今年,根据中央指示,该展将经过“大改”,作为基本陈列迁入新建成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与国内外观众见面。《复兴之路》从军博到国博,从主题展览到基本陈列,经历了怎样的策划与打造,取得了哪些进展与体认,本文试略作评介,以就教同行。

 

一 庄重受命 初战告捷

  中央决定在新的形势下举办《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题材重要,内容重要,时机重要,是一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展览筹办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尤其是如何运用展览的形式表现宏大的政治主题,是对博物馆及各级领导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为使展览如期推出,以中宣部、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主办、承办单位及全体办展人员全力以赴,倾注了大量心血,发挥了高度的聪明才智,使这一展览首获成功。

1、主题恢弘 使命艰巨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由屈辱、抗争,到觉醒、探索、奋斗而走向振兴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通过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古老的中国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人民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光辉灿烂。为了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打牢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为了回答长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巨变以来,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思潮及敌对势力对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的种种质疑和非难,中央决定在新形势下举办一个反映中国人民探索、奋斗历程的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

  2007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各相关单位协调会,传达中央指示,下达举办《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的任务,并确定展览于当年10月中共十七大开幕前正式向社会开放。会议宣布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为主办单位。鉴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多年来在举办政治性大型展陈方面的优势,这一展览本拟在国博举办。但国博馆舍正在进行改扩建施工,暂不具备展陈条件,遂决定改用军博场地,由国博、军博共同作为承办单位。并明确待国博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展览从军博迁入国博作为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永久展出。此外,还委托清华美院承担展览形式设计制作任务,中央电视台负责展览电视片拍摄工作。同时,成立了以中宣部领导为组长,各主办、承办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展览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不言而喻,举办这一大型主题展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第一,展览主题极其宏大。展览主题要求全面展示自鸦片战争至今160余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探索追求的历程,揭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 教育人民群众牢记屈辱历史,不忘探索艰辛,坚信美好未来,创造新的辉煌,以此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此重大的主题由一个展览来体现,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第二,展览内容极为繁多。展览时限跨越整个近现代史,内容覆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社会等方方面面,,从思想到实践,从领袖到民众,从中国到世界,无所不包。在内容及形式设计上将很难把握。当然,如此广泛的内容也对展品选用造成了很大困难。第三,展览与现实联系十分密切。展览不仅要反映近代以来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抉择、重大成就,反映党和国家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还会遇到许多敏感的、有争议的、以及曲折、挫折等负面的内容或问题,而这些内容和问题与现实息息相关,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在表述、提法、评价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良影响。这自然也对展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展览还遇到了场地严重不足(只有3500平方米)、筹备时间过于紧促(只有半年多一点)等困难。总之,如何完成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确实是一次严峻考验。

2、特别措施 非常效率

  由于这一展览任务之重、要求之高、时间之紧迫超乎想象,展览领导小组大力采取措施,保证筹展工作高速运作。一是责成国博协同军博及形式设计公司尽速完成展览大纲(含展览方案)和形式设计版式稿(含效果图)的起草工作。如此重大题材,通常完成这些初稿的拟制、设计、论证一般不会少于半年以上的时间。但这次中宣部要求必须在4月底前(后延至“五一”节后)即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国博火速成立了展览项目组并作了紧急动员,通过组织筹展人员学习相关文件、资料,请专家作报告等,尽快领会展览主题,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展览大纲及版式稿的拟制工作。在此过程中,还多次邀请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史、社科院近代史所、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等国内教学、研究单位的一流专家,召开论证会或征求意见。与此同时,展览项目组对本馆文物、图片各十余万件进行全面核查、遴选,并遵照展览领导小组指示,对军博及全国相关博物馆、纪念馆的有关文物和新华社的图片进行补充征集及借展、复制。期间,项目组规定全体人员不得请假,放弃双休日及“三八”节、“五一”长假等节假日休息。经常日夜加班“连轴转”,有的同志带病工作,多次推迟住院,精神十分感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五易其稿,一鼓作气完成了展览大纲、方案及版式稿、效果图的起草任务,按时报送中宣部和展览领导小组审查。

  二是成立固定、封闭的专门审改班子,“一竿子插到底”,进行展览大纲、方案和版式稿等修改和报审工作。在从5月起到展览开放近半年时间内,中宣部及各主办单位领导、专家与国博项目组、设计公司一起,组成固定的展览大纲审查、修改班子,用集中、封闭的方式,对展览的全部文字和每一件文物、每一幅图片、每一处景观、每一部电视片进行审查和修改,务求准确无误而恰到好处。经常是白天审,晚上改。对重点内容,往往连续审改多遍多天,以达成共识。在定稿上报送审后,又按照中央和上级意见进一步修改,直到展览开幕。

  三是展厅布展施工实行“边设计、边施工、边审查、边修改”的“一条龙”作业。如此大型展览布展施工,工期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而这次《复兴之路》展览,由于展览大纲及版式稿等迟至8月尚未定稿,距展览开幕只剩一个来月的时间了,而且即使定稿后仍要继续修改,因此,展览审改班子决定8月下旬公司施工队伍进展厅,使展厅施工与审改工作同步进行,边干边接受审查边修改。直到展览开幕前一天,施工任务才告完成。

3、首获成功 好评如潮

2007年10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在军博开幕

2007年10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在军博开幕

 

  经过展览审改班子和全体办展人员的共同努力,展览大纲和版式稿经反复讨论修改于7月完成第三稿,报送中宣部并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审查。上述领导机关均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展览领导小组汇报,对展览大纲和版式稿进行讨论并提出重要修改意见。8月,展览大纲及版式稿经再次修改定稿后上报中央并政治局各常委,中央明确表示了对展览大纲及版式稿的肯定并作出重要修改指示。9月底、10月初,展厅布展施工臻于完成。展览领导小组及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领导审看后表示满意。10月9日,李长春、陈至立等中央和上级领导来到布展施工现场审看展览,对展览表示满意并给予高度评价。李长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这个大型展览摆出来,很不容易。从现场来看,感到展览很感人。展览回答了中国人民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展览。随后,在再次进行“小改”后。中央批准展览向社会开放。

  2007年10月13日——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夕,《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也为党的十七大献了礼(中央领导原拟出席展览开幕式,因十七大召开在即,而未能实现)。整个展出面积365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分为主展线和辅助展线。展览共展出文物630件(套),其中70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图片760张,图表26个、文摘40个、油画7幅、雕塑5座、大型景观6个、电视片7部,触摸屏8台,投影11个,整个展览严肃厚重,恢弘大气,充分体现了展览主题。

  展览开幕后,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首日开放观众即达15373人。到“中改”前三个多月的时间内,观众留言达31700余条。截止到2009年3月,一年半时间观众已达600余万人。观者如潮,好评如潮。许多观众表示,通过参观展览,对中华民族在屈辱中抗争的历史,特别是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探索复兴的艰难历程有了深刻体会。中宣部、军博特出版《心声》专集,记录下观众爱党颂国、思考感悟、立志明誓、展望祝愿的肺腑之言。许多单位还把展览作为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教材,组织全体党员、群众参观学习。全国不少省市纷纷要求前去巡展。香港特区领导参观后深受感动,坚持要求让展览赴香港展出。现国博正协助香港历史博物馆筹办一个类似展览,将于今年国庆节前正式推出。总之,在中央和中宣部等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国博、军博等单位通力合作,全体筹展人员日夜奋战,终于使《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初战告捷,也为该展日后迁入国博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重要经验。

“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在军博开展后观众踊跃参观

“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在军博开展后观众踊跃参观

 

二 军博启示 务求准确

  要办好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题材的主题展览,一方面必须准确贯彻中央精神,同时,又必须准确反映历史真实,二者缺一不可。筹展人员的责任,就在于将二者有机而艺术地结合起来,军博《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正是在二者的结合上下足了功夫。从把握展览主题、原则、体系结构、风格,到展览基本环节,始终将准确领会中央精神与准确表现史实相统一,实现了办展目的。显然,这也应是在军博成功办展的重要启示。

1、明确主题 把握原则

  要正确领会和执行中央指示,成功筹办《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其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把握展览的主题和原则。而这也正是中央特别强调和要求的。中央明确提出,这次主题展览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回顾一百多年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展示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引导人们了解国史国情,了解党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深刻揭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充分认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努力奋斗。

军博展出的一段展墙 “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军博展出的一段展墙 “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为了贯彻展览的指导思想,中央还特别提出了这次办展的四项原则和要求,(一)把握主线。展览反映的是民族复兴的主题,探索奋斗是主线。整个展览要以历史编年为线索,对布局结构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反映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和衷共济、发奋图强的生动历史,用事实说明“三个选择”。(二)突出重点。展览不能简单地罗列史实,要着重围绕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大抉择、重大活动和重大成就,集中反映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为民族复兴进行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光辉历程。(三)着眼世界。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过程,始终与世界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展览要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把民族复兴放在世界大背景中来审视,展示中国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四)正确导向。注意政治性、政策性、准确性、权威性。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人物的评介,严格遵循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已有历史结论,避免出现大大小小的偏差和误导观众。

  贯彻中央精神,围绕展览主题,遵循办展原则,使展览筹备工作和大纲、方案设计保持了正确方向,并妥善处理了各种相关问题,从而保证了筹展工作的顺利推进。

2、创新布局 自成体系

军博展出的虎门抗英使用过的大炮 、炮弹和药缸

军博展出的虎门抗英使用过的大炮 、炮弹和药缸

 

  陈列展览要准确表现不同的主题,必然要求不同的结构和体系。由于《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反映的不是一般的近现代史,而是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过程,所以在展览内容和展厅空间的谋篇布局上,势必会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该展设计人员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按照探索奋斗的主线,既注重史学界公认的历史分期,又不为既定分期所限;既注重总体框架及基本内容的历史时序,又着力对重大内容作专题式的深度揭示;既注重史学学术要求,又着力结合运用展览的特殊展示形式予以表现。从而形成了这一展览有别于一般史学及相关展陈的独特体系。整个展览的总体框架共划分为七个方面:展厅,五个主体部分和展望。每个主体部分之下又分为若干单元,单元之下再分为若干组,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创立了自身的展示体系。其具体架构是:

  序厅——主要展示展览的意义和概要。

  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为“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和觉醒”三个单元。主要展示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觉醒、奋起。

  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分为“早期救国道路的不同探索”、“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中华民族的新希望”三个单元。主要展示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但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种种努力都没有成功。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分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为新中国而奋斗”四个单元。主要展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分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国际地位提高与国际环境改善”四个单元。主要展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分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开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三个单元。主要展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创立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求真务实,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展望:主要展示民族复兴的光辉未来。

  由上可知,展览以特有的视角、结构、脉络、内容和形式而自成体系。这一体系系统、准确、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百多年来风云激荡、气壮山河的探索奋斗历程,回答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以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对复兴之路的主题作出准确而充分地反映和诠释。

军博展出的一段展墙和文物展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军博展出的一段展墙和文物展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军博展出的解放战争的一段展墙,包括文物展柜和油画作品 《攻占总统府》

军博展出的解放战争的一段展墙,包括文物展柜和油画作品 《攻占总统府》

 

3、基本环节 准确无误

  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精神,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实现办展目的,不但要有明确的主题、原则,个性化的体系和布局,还必须准确把握和处置展览的各个重要环节,这也是在军博成功办展的可圈可点之处。

军博展出的开国大典景观复原

军博展出的开国大典景观复原

军博展出的文物组合“ 港澳回归— 洗雪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军博展出的文物组合“ 港澳回归— 洗雪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其一,立准主题。主题是展陈的灵魂,一个陈列展览能否举办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确定和理解、贯彻主题,将主题立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的主题是中央确定的,十分正确、鲜明而深刻,但如何运用这一主题统领整个展览,使内容和形式一以贯之地紧扣主题展开,却并非易事。在展览提纲和方案拟制之初,筹展人员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跳不出党史、革命史、近现代史的套路,找不到“复兴”主题的感觉。有的领导、专家在讨论大纲时,认为仍是党史、革命史、近现代史的翻版,甚至直指“未破题”。面对这一难关,筹展人员一是通过集中专门学习、领会中央指示和有关文件、文献和资料,分析复兴主题的视角、内涵、外延、范围、侧重、特点和风格等,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二是通过思辨和比较研究,从理论上弄清中华民族复兴史与党史、革命史、近现代史的联系与区别。不可否认,复兴史与党史、革命史、近现代史的确有着很大共性,如时间跨度、演进过程多有重叠、一些重要事件、人物大体一致,表现两者内容的博物馆藏品基本相同等,尤其是二者都要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要内容,如果在展览设计中不能对二者作准确辨析和相应处置,必然难以突出复兴主题。因此,必须着重弄清二者的区别,如两者所反映的主体及主线不同、基本内容及重点不同、展示结构及体系不同等。当然,在时间跨度、阶段划分、展示切入点以及展品选用等方面二者也有明显区别。通过比较和区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了复兴主题的实质。三是从实操上,即在展览内容与形式的设计中敢于取舍。符合复兴主题的就取,否则就舍。如中国近代以来诸多战争、灾害、社会变迁及党派斗争等,因与中华民族探索、奋斗的主题关系不大而不多作反映。如国共内战尽量少上,反右派斗争不作表现,十年“文化大革命”只上一张图片等。而对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内容,尽管有的还颇具争议,以往类似展览不大反映,这次展览却作了较多表现。如清末新政、各阶层救国主张、“第三条道路”等。通过这些努力,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了展览主题。

  其二,摸准脉搏。《复兴之路》作为大型政治性展览,在设计中必然会涉及许多与现实联系紧密而影响敏感的内容和问题。对于这样一些内容和问题的处理,办展人员应善尽职责,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这些内容和问题的处置不应该也不可能都由办展人员自行决定,而必然要依据上级直至中央的态度、指示和要求行事。因此,及时与上级乃至中央沟通,实现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准确地了解上级和中央的态度和意图,就成为成功办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好在中宣部等领导机关直接组织和参与了这次展览筹办工作,,为筹展工作提供了与上级和中央联系的“直通车”,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条件,也成为这次办展的一大优势。同时,作为办展人员在这次展览设计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认真学习文件,切实领会上级和中央精神;不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尊重、服从中宣部等领导机关的指示和指导;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及时上报请示。从而使这次大型展览没有出现任何政治问题。

  其三,选准展品。筹办展览的基础是展品,尤其是文物展品。《复兴之路》展览主题宏大,展览内容包括各个方面。这就使该展一方面,展品需求量很大。要达到展览内容展示要求,虽然国博藏品丰富,相关文物、图片各达十余万件,但仍会有不少缺项,需要从军博及各地相关博物馆、纪念馆复制或借展。另一方面,军博展厅空间、展线明显不足,文保方面也不能满足要求,使一些大件、珍贵文物不宜展出,这就对展品及文物的选用形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展品准确选用必须遵循适用性和“少而精”的原则,并坚持以下做法:(一)系统性。根据展厅情况确定文物、图片等展品总量。因为选用展品数量有限,首先要保证重点内容的文物、图片,以撑起整个展线——“搭起架子”,使文物等展品不断线。如缺项,必须征集或创作艺术品补充。(二)典型性。由于可选用文物等展品数量很大,而所选用展品数量相对很小,所以必须经过反复比较和筛选,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展品。这次展览所用文物,差不多件件都是珍品。如虎门抗英大炮、李大钊被害的绞刑架,开国典礼用过的礼炮、“神五”载人航天的返回舱等,并借展、购买了一批精美的文物、图片。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展厅条件所限,实物展品数量总体偏少,复制品较多,图片过于突出。这些问题只能留待移入国博时一并解决。(三)观赏性。博物馆展陈是视觉艺术,必须注重展品的观赏性,陈列展览要坚持将观赏要素的多少作为文物选用的重要标准,政治类展陈更是如此。这次《复兴之路》展览强调了所选展品的观赏性,对表现展览内容大有助益。

  其四,摆准看点。从主题和内容需要出发,结合展厅空间、结构特点和展品实际,营造展览的各级看点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军博展览设计又一成功做法。展陈信息传递不宜平铺直叙,而应有重点,有亮点,有看点。展线要低潮、平潮、高潮互见,既高潮迭起,又要围绕总高潮逐浪推进。与各级高潮相对应,在展陈中要通过各种展示手段包括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的运用,营造看点。但是,看点并非越多、越高档越好,关键是需要整体平衡,将看点“摆准”,而不能各部分表现畸轻畸重。为此,军博展览的做法,一是将看点分级。即在确定整个展览看点数量的基础上,依据展览内容的要求和特点,通盘考虑,将看点分为若干个级别,使之各得其所,各自发挥相应的效果。如一级看点“序厅-尾厅”、“武昌起义”、“中共一大”、“开国大典”、“两弹一星”、“‘神五’飞天”等,是展示的焦点。二是注重看点的个性和不同风格。如中共一大的神圣肃穆、开国大典的恢弘大气,两弹一星的动人心弦等。三是注重新的表现手法,包括一些科技及创新手段的应用。如序厅天幕的由暗到明,示意图与录像结合的帝国主义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图、以互动形式显示的抗日根据地示意图,以声、光、电综合手段演示的两弹一星景观等。为了表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展示设计运用虚化、叠加、剪接、加棕等手法,作出场面热烈、内容丰富的大型合成图片,效果十分感人。

  其五,炼准文字。展览文字对于表现主题、传递信息、感染观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经过反复锤炼,达至精准。《复兴之路》展览文字切当、凝练、华美。是该展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和特色。在《复兴之路》展览审改中,中宣部等主办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显示了高超的文字功底。使该展文字大为增色。一是重要断语斩钉截铁,鲜明确切。如展览各层标题、前言、各单元说明文字,重要人物、事件、政策、方针等的评价,敏感、争议及负面内容的处理和反映等。由于中宣部等领导机关对相关政策及精神非常熟谙,修改起来得心应手,字字有根,使文字无可挑剔。如对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三个单元,单元标题依次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开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三个“开创”、三个“新”,用得何其精当!二是所有文字千锤百炼,一字难易。有时为了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为是否用“的”、“了”等字或一个标点符号,也会展开热烈争论,以求最佳语效。三是注重艺术风格,不少文字,文采飞扬。如一些主题展墙和景观、沙盘的标题:“落后挨打——中华民族历史的耻辱”、“星火燎原——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车轮滚滚——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大军”、“两弹一星——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载人航天——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等。将极丰富、艰深的内涵变得简明、鲜活、亲和,使观众极易受到感染。

三 国博思路 再展华彩

  根据中央指示,《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要提前一年,作为庆祝建国60周年重要活动,由军博迁入国博,并成为国博基本陈列永久展出。如何出于兰胜于兰,让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壮伟画卷更加震撼人心、绚丽多姿而再绽异彩,成为国家博物馆倾力追寻的标的。

拟在国博展出的文物展示:1890年,中国第一家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在上海建成投产,后改名“华盛纺织总局”。这台动力头道粗纱机是1894年英国制作的,为华盛纺织总局原有设备之一,是我管现存使用最早的动力纺织机器。
拟在国博展出的文物展示:

1890年,中国第一家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在上海建成投产,

后改名“华盛纺织总局”。这台动力头道粗纱机是1894年英国制作的,

为华盛纺织总局原有设备之一,是我管现存使用最早的动力纺织机器。

 

1、提前迁移 意义非凡

  2008年1月,李长春、陈至立等中央和上级领导到国博视察指导工作,李长春强调指出:《复兴之路》展览如期在军博开展,感到很高兴,现在《复兴之路》展览在军博,通过几个月展出,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参观人员络绎不绝。中央确定建国60周年前夕要把《复兴之路》经过“大改”移到国博展出,并作为国家博物馆的永久陈列。这个意义很大,希望国家博物馆把《复兴之路》陈列作为一个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

  本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是中央既定安排。中央在下达这一任务之初。就已明确提出,展览在军博展出几年后,待国博新馆改扩建工程完成即迁入国博。为此,中央和上级领导对展览提出了“三改”计划,即:小改,在军博开展前完成。中改:按照中共十七大精神及有关意见,择机实施(已完成)。大改:待2010年国博施工完成,再按照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以及国博办展要求对原展进行全面调整和修改后迁入国博作为基本陈列并永久展出。去年李长春代表中央所作指示,更提出将《复兴之路》展览提前至2009年国庆前从军博移至国博,并提出了更高要求,意义非同一般。首先,这充分说明,中央对在军博举办该展的内容和形式给予肯定,对该展的展出效果表示满意,表明该展是一个成功之作。同时,也反映出中央顾及了该展的一些不足之处,因而要求提前迁移,并通过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后作为国博基本陈列,尽早更大地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其次,《复兴之路》展览提前迁入国博,无疑体现了中央和上级领导对国博的信任和厚望。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地处首都北京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作为国家最高级别博物馆,在展览队伍、藏品、经验、影响、馆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承担重大政治性主题展陈责无旁贷。长期以来,曾多次成功举办此类大展。当然,作为国博新馆第一个基本陈列,自然会引起广大社会公众和国内外博物馆界的高度关注。首次面对国内外观众,如何体现国家博物馆的实力、形象、水平和风格,不能不说是对国博的莫大考验。再次,中央确定把国博《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作为建国60周年重大活动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央对这一陈列的高度重视和期待。这一陈列的成功开展,必将向国庆献上一份厚礼。当然,提前在国博推出这一陈列的最根本的意义,还在于其主题的极端重要性。中央希望通过提前迁移,使其更加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使更多的人更快、更好地接受教育。

  由于提前迁移,国博改扩建工程必须赶工期,提前一年完成所用展厅的施工任务。同样,国博基本陈列筹展时限也相应缩短一年而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作为国家级博物馆也将非常紧张。国博领导、员工面对困难和挑战,再次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高昂的政治热情,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复兴之路》展览“大改”和迁移的光荣政治任务。

2、确定思路 继承发展

  将军博主题展览迁入国博作为基本陈列,要不要修改?如何修改?确曾成为困扰国博的两大难题。因为这一展览在军博展出,从内容到形式均已通过专家、中宣部等权威部门直至中央的审查批准,展览推出后又广受观众好评,相当成功,因而,似已不便再作多少改动。于是,有的专家也提出:“军博展览已经很不错了,搬过来就是了。”“不要再改了!何必费力不讨好呢?”确实,由于军博展览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实际上已经基本解决了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主题的所有重要问题,展出效果之佳超乎预期,即便是将这一展览“原封不动”地迁入国博,似也无可指摘.然而,这样的做法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于,其一,中央要求该展迁入国博要进行"大改"。本来,中央的既定计划就是军博展览要在“大改”之后迁入国博,作为基本陈列永久展出.去年李长春在视察国博时也再次强调:《复兴之路》展览迁入国博要经过“大改”,要进一步充实与主题有关的国博藏品,进一步向社会和国际上征集相关藏品,要使展览方案“更为理想”.随后,中央又对国博《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修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回答六个“为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这充分说明,中央的态度和要求,是《复兴之路》展览由军博迁入国博必须“大改”,必须改好。其二,原展是在中共十七大之前开幕的,虽然按照大会精神进行了中期修改,但毕竟深度、力度有限。随着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使进一步以中共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复兴之路》内容和形式设计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怎样统筹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内容,突出以人为本和人民群众及基层活动内容,加重文化建设及“两大一新”内容等方面,确需着力按照中共十七大精神作通篇性改进和加强。其三,军博展览原本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亟需改进和提高。此外,该展迁入国博,陈列内容下限延长。原展下限为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国博基本陈列下限为2009年10月建国60周年,相差虽只有两年时间,但在此期间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如: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举办奥运会、“神七”发射与探月工程、汶川地震与抗震救灾、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建国60周年大庆等,按照展览前略后详的风格,这些内容不能不予以相应表现。此外,国博展厅面积、展线长度较之军博增加一倍,展厅结构变化也很大,由原一层楼变为两层。国博展陈条件更加优越,展陈标准也更为提高。这一切,无不要求国博陈列较之军博展览必须要有显著改观。再者,同一选题的展览已在军博展出两年,如果国庆60周年国博推出的第一个陈列了无新意,广大观众也是不会买账的。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景观:武昌起义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景观:武昌起义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针对军博展览进国博“要不要修改?”“如何修改?”的问题,国博《复兴之路》筹展人员通过认真学习、讨论,很快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必须按中央指示“大改”,改好。其基本准则,一是继承,二是发展。首先,必须以军博原展为基础,继承和发扬其成功做法和经验。根据上级领导和展览领导小组指示,明确该展进国博要坚持“五不变”,即:主题不变、主线不变、框架不变、基本内容和形式不变、风格不变。经过讨论,进一步具体化为:展览分为序厅、五个主体部分、展望不变;前言、结束语、单元说明文字原则上不变;原展品及其说明文字大体不变,主要看点的设置基本不变等。同时,结合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以及各方面意见,国博项目组决定对军博展览从内容到形式、从理念到手法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系统的核定、调整和修改,以“不变”求“变”,以“变”体现“不变”。针对原展不足,结合国博实际和优势,通过全面进行充实、改进、完善、提高,实现“大改”。通过“大改”,使陈列面目一新,“更为理想”。最终,确定这次修改的总的思路是: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中央领导和上级有关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原军博展览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发挥国博优势,对整个展览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审视和修改。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博物馆语言,提高精品意识,着力增强陈列的历史厚重感,民众主体感和文化丰富感,向国庆60周年献厚礼,教育广大群众更加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以长取胜 更上层楼

  根据《复兴之路》展迁入国博总的修改思路,国博筹办人员对原展的优缺点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总结,结合本馆实际,发挥优势,以长取胜,在国博基本陈列的设计中,对原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修改,着重突出和加强了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以物取胜。《复兴之路》展览在军博展出后,不少专家在充分予以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和缺点,认为该展最大的不足在于博物馆语言特征不够突出。有的还直称其为“临展”、“图片展”。所谓博物馆语言特征,其主要形态就是“物以言志”,即通过实物主要指文物,以博物馆特有的立体展示艺术来表现内容。为什么军博展会出现这样的缺陷即实物展示不足呢?究其原因,一是展厅条件所限,文物数量不能过多且珍贵及大件文物也不便更多展出。另外,则是主办该展的中央机关更重视的是文字、图片、表格等展示形式,对文物的展示缺乏足够理解和重视。应该说,文物展示之所以成为博物馆展陈最主要的语言特征,是由于文物是博物馆展陈信息传递的基本载体,文物所承载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反映着其所产生的事物的客观真实,最具见证力、说服力,因而博物馆展陈最具价值和魅力的信息载体。因此,博物馆展陈必须将文物及其展示做为最基本的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博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设计中,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扩充数量。将文物由原展的600余件增多至现在的1100余件,图片也相应增加。尤其是新增加了一大批珍贵及大体量的文物。如:反映世界资本主义最初发展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织袜机、表现清王朝皇权专制统制的皇帝宝座、见证帝国主义分子掠夺中国文物的五牛图、表现中国资本主义初期发展的粗纱机及子弹装配机,表现洋务运动失败的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的铁锚、见证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木船、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见证中国举办奥运会盛大开幕式的大型道具——缶、表现中国人民战胜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第一支救援队的队旗和防护服、见证探月工程的嫦娥一号发射任务书,等等。二是充分展示。文物要准确、充分、巧妙地传递其所承载的信息,不但靠数量,更要靠艺术地展示。在既定的展厅空间内,并非展品、文物数量越多越好,相反,却需要根据展览内容、展厅结构、文物特性,限定文物和展品总量,不能太多、太满、太挤,让观众喘不过气来。而要使展线疏密有致,有节奏,有韵律,有起伏,高潮迭起,突出看点,才会给人以艺术享受而感染观众。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设计中,筹展人员发扬国博多年来注重文物的传统和优势,潜心研究、设计、探索单体文物、多件文物组合体及文物流的表现形式及效果,赋予文物、文物组合、文物流以生命,让其活起来,流起来,舞起来,使整个展线成为生机勃勃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三是注重结合。主要是将文物与景观等其他展示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更直观、更生动地展示文物,使“景观为文物服务”成为国博特点。如:将抗英大炮与声、光、电的背景画相结合,将解放军的大船与渡江作战的景观相结合,将开国大典使用的扩音器以及《开国大典》油画(经典作品,已具有文物性质)与天安门城楼景观相结合、并切换播出毛泽东真人真声的纪录片,将“神舟”载人航天返回舱、宇航服等实物与浩瀚缥缈的苍穹景观相结合等,留给观众更深的印象。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大型文物:渡江作战木船及背景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大型文物:渡江作战木船及背景

 

  第二,以雅取胜。军博展览从整体看尚嫌粗糙。同时,由于该展不能解决长期展出的温、湿度等文物保护要求,一些纸、布、丝、木等质地的文物及艺术品原件就不宜展出,这也难免影响了展览的艺术品位。国博新馆展厅设施设备优良,完全有条件解决上述问题。国博在这次基本陈列设计中,一是要求提高陈列整体艺术品位。在陈列的整体格局、空间分割、展品展示、展具及光线、色彩等设计方面,努力提高其艺术性。二是适当增加艺术品数量。不但增加馆藏的《开国大典》(军博展为复制件)、《延安的火炬》、《转战陕北》、《运筹帷幄》等经典作品,并请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著名艺术家创作《脊梁》、《大清王朝》、《苦难的中国人》、《武昌起义》、《血肉长城》、《艰苦创业》等油画、雕塑作品。新增雕塑(含原雕、浮雕等)8座,绘画10幅(含新创作3幅)及多处半景画、背景图等。三是内外环境的艺术化氛围。注重展示氛围的恰当营造和一些重要景点的艺术设计。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景观:开国大典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景观:开国大典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景观: “ 艰苦创业的大庆人 ”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景观: “ 艰苦创业的大庆人 ”

 

  第三,以情取胜。按照中共十七大精神,广大人民群众参访博物馆展陈,不仅是博物馆为了宣传教育观众,更是社会公众拥有享用文化成果的权力。因此,举办展陈一定要以人为本,以广大观众的愿望为依归,努力为观众服务,使观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军博的展览在这一点上还有较大差距,有的观众也提出了服务方面的意见。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国博基本陈列一是从内容上,针对原展表现领导层面较多、反映基层民众内容较少的情况,在陈列中新增或加强表现人民群众尤其是英模先进事迹的内容,拉近陈列与观众的距离,并适度增加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尽量让群众喜闻乐见。二是从形式上,为观众创造适宜参观的内外空间和环境。注重人性化设计,设置休息空间与设施及无障碍通道等。并通过吸引观众积极参与互动活动,如可操作的多媒体、置身其中的“通过式景观”,“借景”与真实的天安门合影等,提升观众参观兴趣。三是加强为观众服务。如在培训好讲解员的同时,增设语音导览、提供图集等宣传、学习材料。做好安检、存包、咨询、餐饮、购物(尤其是特色纪念品)及休闲等服务。总之,要通过优美的陈列,优雅的环境,优良的服务,感动观众并认真听取观众意见,根据观众要求改进陈列和服务工作。

  第四,以详取胜。《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内容极其丰富,但军博展厅面积不足,展品数量大受限制。这就使展览的许多重要内容无法展开,展示只能以内容骨架为主,不少观点只是文字点到为止,缺乏具体、生动的情节和展品配合,这难免使展览显得有些干巴、苍白。国博基本陈列的展厅面积为5930平方米、展线长1240米,较军博均增加一倍左右,展示设施设备将十分优良,这就为更好地展示提供了大为有利的条件。国博改陈将大大充实、完善陈列内容,将一些重点内容具体化、层次化、生活化,并通过展品,让观众了解其中真实的“故事”,以情节感动观众。使展览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对于一些重点、亮点的内容,将舍得给予更大空间,并运用多种手段,充分展现其内涵,为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大型实物:载人航天“神五”返回、航天服及景观

拟在国博展出的基本陈列大型实物:载人航天“神五”返回、航天服及景观

拟在国博展出的文物组合: ” 光荣与梦想— 实现中国体育的跨越式发展 ”

拟在国博展出的文物组合: ” 光荣与梦想— 实现中国体育的跨越式发展 ”

 

  第五,以精取胜。军博展览由于时间十分仓促,展厅一直施工到展览开幕,不少做法自然难以精到。一些专家参观后也指出,该展是一种“临展的感觉”。但作为国内外关注的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成为精品。陈列设计、制作、施工必须精细、精良、精美。为此,国博要求筹展人员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建设精品工程。一是在陈列内容的设计上,要将军博展览“一字难易”的做法和风格发扬光大,既保证陈列内容准确无误,更要求语言表述凝练、华美。二是在展示形式上,要坚持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精心施工。要在材料、工艺、技术上下功夫。三是要求既注重宏观,更注重微观,要靠细节取胜。在注重文物、图片等展品展示的同时,要十分注重辅助展品、展具、道具的展示。要精心设计制作展墙、展板,使之主题化、立体化、层次化、个性化、艺术化。要精心设计展柜,不但展柜本身的材料、技术、工艺要好,还特别要根据内容需要,着力搞好柜内设计,务使其中的托、架、衬及灯光、色彩等更为精致、精美,营造“别有洞天”。

  目前,国博基本陈列筹展工作和建筑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陈列大纲已上报中宣部通过。陈列版式稿已报送中宣部和中央审查。根据筹展日程安排,5月,军博展览将圆满完成展出任务而撤展。同时,国博新馆展厅将在五月完工并交付筹展人员进展厅施工布展。可以期待,今年国庆推出的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复兴之路,一定会焕然一新,更加精彩。


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