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詹建俊 布面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 布面油画 詹建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和政府为了纪念1840年以来在抵御外辱和内敌的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由文化部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分别组织画家进行了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这一时期,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成为绘画表现的主要形式。徐悲鸿的《人民慰问红军》、王式廓的《井冈山会师》、冯法祀的《越过甲金山》、王朝闻的《刘胡兰》(雕塑)、罗工柳的《地道战》等重要作品相继问世。本次展览含括了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以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作品。

  《狼牙山五壮士》为詹建俊的代表性作品,创作于1959年。詹建俊为中国油画界中较早对油画的现代性意味进行探索的画家。他对画面的处理概括性的、象征性的元素比较多。《狼牙山五壮士》在创作初期在油画界引发了很多争议。他在历史题材画里面开始使用象征性的处理办法,画面抓住了五壮士跳崖的瞬间,人物的组织不是自然的真实,而是象征性地把人物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具有纪念碑的效果。这样的创作手法在当时是比较新潮的,一些老先生提出了质疑,但詹建俊坚持了下来。在此之前,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大都是遵从自然的、真实的情节,实事求是地处理人物关系,而詹建俊的这种手法在当时无疑是一种革新。詹建俊因此还写过一篇文章——《走弯路有感》。这种象征性的创作方式在改革开放后就很普遍了。西方对现代感的定义就是“平面化”,詹建俊当时就是采用这样的手法,画面平面化,颜色单纯强烈,还稍稍有一点变形。这种变形丝毫不生硬、不做作,而是很自然的情感流露。


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