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面国旗

毛主席升起的第一面国旗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是建立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7月13日,新政协筹备会登报公开向全国人民征求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经过负责拟制国旗方案的第六小组组员和专家的审阅,评选出38幅图案供代表们讨论。五星红旗图案为复字第32号,设计者是时年31岁的上海曾联松。他曾来函告知其设计意图:“大星位于左边(正立),四颗小星位于右边环绕大星,每颗小星均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以表达广大人民心向党之意。”第六小组在评选时抽掉了大星中原有的镰刀斧头,使图案更加简洁美丽。

  经过全体政协代表激烈的分组讨论,9月27日下午,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国旗的决议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开动电钮,启动电动升旗装置,象征新中国诞生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中央旗杆上冉冉升起。

  这面国旗由北京市政府拨交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旗面用5幅红绸子拼接轧制而成,5颗黄星是用黄缎子做的,旗面长460、宽338厘米,边角略有残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象征。

                                                                   (季如迅)


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