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581-960年)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无论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还是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转折,其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均为前代所无法比拟。

第一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过300余年的分裂割据与民族融合,6世纪末,中国历史再次进入了一个兴盛的统一时代。隋唐以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为中心,统治疆域大大扩展,各民族间交往愈益密切,典章制度臻于完备,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成为继秦汉之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组 隋朝的统一

公元581年,外戚大丞相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灭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从而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隋朝后期,赋役繁重、刑罚苛酷,社会矛盾加剧,各地反隋武装暴动蜂起。618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政变,隋王朝统治结束。隋朝虽然立国只有38年,但在政治制度方面有新的建树,建立起了一整套严密的统治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

第二组 唐朝的强盛

公元618年,在隋末战乱中起兵的李渊建立唐朝,随后陆续消灭了南北各地的割据武装,再次实现统一。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天下大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其后的高宗、武则天使国力持续增长。至玄宗李隆基开元时期,唐朝达到全盛,史称“开元盛世”。玄宗统治末年,爆发了边境将帅叛变的“安史之乱”,虽最终被平息,但唐王朝也由此转衰,地方势力逐渐强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907年,唐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终为节度使朱温所灭。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全面发展、高度繁荣的历史时期,唐王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力雄厚,是当时世界声威远播的大帝国。

第三组 五代十国的更迭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相继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史称“五代”。淮水以南还先后存在过九个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闽、楚、荆南(南平)、前蜀、后蜀、南汉,加上割据山西的北汉,统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各政权间战乱不断,但经济、文化方面仍有发展。

第二单元 隋唐五代的经济


隋唐时期,社会保持较长时期安定,人口迅速增长,统治集团采取了鼓励生产的政策,因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蓬勃发展,出现了高度繁荣局面。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经济遭到破坏,但长江流域经济迅猛发展,江南渐成富庶的鱼米之乡,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趋势成为定局。

第一组 曲辕犁和筒车

这一时期,农技与农具有很大进步,发明了曲辕犁与筒车等新型耕作、灌溉工具。垦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较多,精耕细作趋势加强。粮食与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茶的种植逐渐广泛。

第二组 丝绸、金银器、铜镜

丝织及印染技术有很多创新,发展出一些新品种。唐代丝绸色彩绚丽、图案新颖。受中西亚金银器影响,金银器制造逐渐流行,并普遍使用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工艺以及手摇脚踩的简单车床。器型、纹饰也渐从模仿西方转向中国人的审美趣味。铜镜也是富有时代特色的重要手工业成果。

第三组 瓷器与唐三彩

这一时期,浙江越窑生产的青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制作精美;河北邢窑烧造的白瓷类雪似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瓷则丰富了瓷器的装饰。
唐代出现的三彩器是一种低温釉陶,釉色有黄、绿、褐、蓝、黑、白等,简称“唐三彩”。唐三彩因釉料中加入大量助熔剂铅,使釉的熔点降低,胎体表面的釉料在受热过程中向四周流动扩散,使各种颜色相互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的效果。

第四组 开元通宝

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商业较前代繁荣、进步,绢帛虽然继续当作辅币使用,但铸钱大量通行。开元通宝钱的铸造和流布,使五铢钱从此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在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三单元 隋唐五代的社会生活


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使得社会生活质量有很大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更加精致、多彩。各民族及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使得社会生活呈现出开放和多种文化习俗融合的时代特色。服饰推陈出新,更加绚丽多彩,饮食增加了许多新品种,“胡服”、“胡妆”、“胡食”和“胡乐”曾流行一时,妇女有骑马出游之风,马球等娱乐竞技活动也盛行起来。

第一组 衣冠服饰

这一时期,礼服仍沿袭传统的高冠革履、宽袍大袖。唐代男子的便服吸收了胡服褊窄紧身和圆领、开衩等特点,穿圆领袍、裹幞头、系腰带、蹬长靿靴成为从皇帝到平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着装。女装多由裙、衫及帔组成。唐代妇女还以着男装、胡装为一时风尚,面部化妆繁复,发式也多种花样。

第二组 饮食起居

这一时期,主食有饼、饭、粥、糕等,副食更为丰富;烹调方法仍以蒸、煮、烙、烧、煎、炸、烤为主;饮酒非常普遍。8世纪以后,南方的饮茶之习,终风靡全国。
家具逐渐由矮变高,人们由席地起居向垂足高坐转变。隋朝时,出行仍然主要乘坐牛车;到了唐代,驴、马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第三组 文体娱乐

歌舞戏、杂技在宫廷和民间的庆典及宴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助兴节目;打马球、狩猎、下围棋等文娱活动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彩釉陶胡服牵马俑
唐 开元十一年
公元723年
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

第四单元 隋唐五代的文化


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取得辉煌成就。唐诗辉耀千古,成为中华文化奇葩。书法、绘画与雕塑名家辈出,成就卓然。音乐、舞蹈融汇外来艺术精华,形成特有的时代风格。建筑、天文、历法、地理、史学、医药、造纸等诸方面都取得重大进步,雕版印刷更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发明创造。佛、道二教也在这一时期走向兴盛,对思想、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一组 诗歌

唐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诗。唐诗流传至今的将近五万首,许多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最著名的诗人。

第二组 书画与雕塑

这一时期,书法吸收了南北朝的优秀成果,并创造出崭新的风格,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为楷书集大成者;山水、仕女、花鸟画开创一代新风,敦煌、龙门石窟以及唐墓中的雕塑、壁画更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

第三组 建筑与雕版印刷

这一时期存留下来的建筑设计独到、制作技术精湛,显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才能;雕版印刷始于初唐之际,由源远流长的印章、碑拓及织物印花等技术发展而来,9世纪已相当普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第五单元 隋唐的边疆民族


隋唐时期,许多边疆民族建立了政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北方的突厥、回纥(后改称回鹘),西南的吐蕃、南诏以及东北的渤海。中原王朝执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间的交往空前频繁。边疆各族吸收了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成就,同时也对汉族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强烈影响。一些边疆民族政权虽然与中原王朝发生过纠纷和战争,但总体上说,各民族之间进一步融合,多民族统一国家日益发展壮大。

第六单元 长安与丝绸之路的拓展


长安是隋唐两代的首都,长安城的宏伟和繁华反映了唐代国力的强盛和文化昌明。长安也是国际性大都市,是当时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中心。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达到极盛,海上交通的规模也远超前代。中华文明在亚洲各国广泛传播,并远达欧洲、非洲,同时也因积极吸取外来文化而更加丰富多彩。

第一组 长安城

唐长安城分宫城(皇帝起居、处理朝政之地)、皇城(衙署区)和外郭城三部分,周长36.7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外郭城分成居民区和作为商业区的东、西市;大明宫为唐朝主要皇宫,面积3.2平方公里,是北京明清故宫的4.5倍。长安城内居民约百万,住有各国使臣、留学生、僧侣和商人数万人。长安城的规划与建设也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家。

第二组 中外交流

隋唐时期,更多的丝绸等商品沿着横越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源源输往西方。唐中期后,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陶瓷等大宗商品较多地取道海上输出。唐朝优异的文化,特别是造纸、丝绸等先进工艺传布到亚欧各地,西方的文化也传入中国。